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布局已經開始加速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下沉。
在今天(4月17日)的“2018新零售·中國農村商業新生態紫金峰會”上,阿里巴巴與五星控股集團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,阿里巴巴將向五星控股集團旗下匯通達公司投資45億人民幣。農村淘寶(村淘)和匯通達還同時啟動了“首屆全國鄉鎮集市購物節”。
阿里巴巴方面表示,雙方將在供應鏈、渠道、倉儲和物流、技術系統等維度展開深度合作,為農村市場提供包括品牌專供、下單平臺、新零售系統、阿里云平臺、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服務,為農村商業基礎建設賦能。
那這次讓阿里剁手的匯通達是什么來頭?
匯通達是做什么的?
在今天的峰會上,五星控股董事長汪建國說:“農村商業組織這個關鍵詞,提得多的是阿里、村淘,然后就是五星控股和匯通達。”而匯通達做的正是農村家電等產品的O2O服務。
匯通達的定位是鄉鎮和農村。通過為農村的“夫妻老婆店”提供商品、金融、信息和營銷等整個體系與供應鏈的支持,對農村的零散銷售店進行整合,重點經營家電、農資、農機、電動車、酒水等品類。目前匯通達的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18個省份、15000多個鄉鎮,累計發展并服務80000多家鄉鎮“夫妻店”。
“夫妻店”的一大好處就是,店家跟消費者組成的是一個熟人社交網絡,本身就深入了農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而匯通達也被稱作電商的“第三種模式”,前兩種分別是蘇美(蘇寧、國美)大連鎖、阿里和京東的電商模式。
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在現場透露,這次合作,是匯通達主動“追求”的阿里巴巴。他說:“互聯網、大數據是未來,這是阿里的優勢,為什么不去主動追求呢?”他還提到,2017年2月,和阿里CEO張勇原定聊半小時,結果談了2個小時,所以“匯通達是在懷疑中成長起來的,阿里巴巴的45億投資,是對匯通達的模式和理念的認可”。
當然,納入這“第三種電商模式”,花去45億元投資,阿里才不會做虧本的買賣。
阿里打了什么算盤?
在阿里的新零售布局里,農村是重要的一塊。
2014年,阿里就提出農村戰略并啟動村淘項目,將全球化、農村戰略、大數據和云計算作為未來20年發展的三大戰略。在2017年10月份的新零售峰會上,阿里巴巴副總裁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還透露,2018年阿里將完成10000家天貓小店的覆蓋,其中絕大部分將由夫妻老婆店改造而來。 而這個目標與匯通達的業務明顯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合。
在今天的峰會上,張勇也強調了發展農村地區的重要性。張勇說:“中國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農村,中國有大量的服務的提供,商品的提供是由農村來提供的......我們認為農村商業的發展,和城市商業的發展都是新零售非常重要的組成方面。”同時有資料顯示,阿里生態目前已經覆蓋了2800多個區縣,在40000個鄉鎮中達到了99%的覆蓋率。
農村電商一向被當成電商領域的“最后一塊蛋糕”,而除了阿里,想分食這塊蛋糕的還有京東。
2017年4月份,劉強東曾經宣布在接下來5年內,京東要在全國開設超過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,其中,一半在農村,要做到每個村都有。就在4月12日,劉強東還重申了這一目標,他說:“京東便利店每周會開1000到1200家,每天有5萬個申請。今年年底目標是每天能開1000家店。”
而負責官京東便利店項目的,正是京東負責“新通路”業務的部門,他們要做的就是將農村夫妻店的供貨體系納入到京東整體體系之中,使得京東的業務可以下沉到農村地區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可以說,阿里和京東的目標,分外一致。京東已經加速了在農村地區的跑馬圈地,電商這最后一畝三分地的紅利爭奪戰開始緊張起來。
而不管是阿里還是京東,在布局農村電商的過程中,還面臨著同一個問題:農產品上行的困難。而在農產品上行方面,匯通達則有著比較亮眼的成績。
隨著匯通達商城中上行農產品種類和數量的增多,匯通達的上行體系也已步入標準化。還有公開數據顯示,匯通達很早就進入了盈利狀態。從2010年至2016年,匯通達的復合增長超過100%,2016年1~6月份的銷售業績已達到2015年全年業績總和,比2015年同期增長158%。
如此一來,對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體系來說,納入匯通達似乎就是剛需,既然匯通達主動“送貨上門”,何不順勢而為?
張勇也在峰會上表示,農村的事業、機會很大,要做好農村市場,必須用農村的視角去看農村,必須用農村的溫度去體驗農村,這就要求阿里要改換身份,但阿里的成長經歷已經不能改變,這時候就需要尋找一個合伙人,來豐富阿里對農村的體驗與感受。
也就是說,阿里還做不到的事,現在有匯通達來做了。
而投奔了阿里巴巴,匯通達就免不了被問及“站隊”的問題。對此汪建國說不存在站不站隊的問題,他打了個比方:“阿里巴巴是鏈接城鄉資源的高速公路,匯通達是這條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和服務點。未來我們一定要水和電,要高速公路,你還要分高速公路是誰造的嗎?”